
什麼是言語及吞嚥治療?
言語治療是由註冊言語治療師主導的臨床介入,針對溝通障礙與吞嚥功能異常,透過科學化評估與神經重塑訓練,協助患者重建語言表達、理解能力及安全進食功能。我們結合儀器診斷與功能性訓練,為中風、腦創傷、發展遲緩等患者打開溝通之門,重拾飲食尊嚴。
服務內容
✅ 吞嚥功能重建
-
儀器精準診斷:
-
視頻熒光吞嚥檢查(VFSS)定位誤吸風險點
-
纖維內視鏡吞嚥評估(FEES)即時觀察咽喉功能
-
-
階段性訓練方案:
-
口腔期:舌肌抗阻運動、味覺刺激觸發吞嚥反射
-
咽喉期:門德爾松手法(提升喉部上抬幅度)
-
食道期:環咽肌擴張術(適用痙攣性吞嚥障礙)
-
-
安全進食策略:
-
食物質地分級實測(國際IDDSI標準)
-
代償性餵食姿勢訓練(如低頭吞嚥法)
-
✅ 語言溝通復康
-
失語症介入:
-
旋律語調療法(MIT)激活右腦代償
-
溝通相簿系統(PCS)建立非語言表達
-
-
構音障礙訓練:
-
口腔運動療法(改善唇舌肌力)
-
電刺激治療(VitalStim® 增強神經驅動)
-
-
兒童發展性治療:
-
語音清晰度訓練(糾正懶音、倒置音)
-
社交溝通互動遊戲(提升輪流對話技巧)
-
✅ 高階認知促進
-
執行功能訓練:
-
多步驟指令理解(結合情境角色扮演)
-
問題解決策略建構(視覺化流程圖導引)
-
-
閱讀書寫障礙介入:
-
多感官教學法(觸覺字母板、彩色音節卡)
-
速讀眼動訓練(擴展視覺廣度)
-
服務特點
✅ 循證介入技術
採用正念藝術療法(MBAT),實證顯示壓力降低32.7%(較純正念高8.2%)
✅ 醫療級專業團隊
香港言語治療師協會註冊成員主理,專精神經性吞嚥障礙重建
✅ 雙軌介入技術
結合儀器診斷(VFSS/FEES) + 功能性訓練,精準定位障礙根源
✅ 全週期復康管理
急性期(住院)→ 過渡期(院舍)→ 社區期(家居)無縫銜接
✅ 科技賦能訓練
採用表面肌電圖(sEMG)生物反饋儀,即時顯示吞嚥肌群激活狀態
服務對象
-
神經功能損傷者(中風失語症、腦創傷吞嚥障礙、柏金遜症構音異常)
-
結構功能缺損者(頭頸癌術後復聲訓練、氣切拔管前吞嚥功能重建)
-
發展性障礙兒童(語言遲緩、語音障礙、自閉症譜系社交溝通缺陷)
-
退化性疾病患者(失智症溝通能力維持、肌萎縮側索硬化症(ALS)AAC系統建置)
常見問題
Q: 吞嚥治療會引發窒息風險嗎?
A: 治療全程配備脈搏血氧儀監測血氧濃度,首次進食訓練必在儀器評估(VFSS/FEES)後進行,安全性為首要考量。
Q: 中風後多久可開始語言訓練?
A: 急性期穩定後72小時內即可啟動!早期介入(尤其失語症)能提升3倍神經重塑效果。
Q: 兒童構音障礙需要幾次治療?
A: 輕度障礙約12-15次,複雜性語音異常需6個月以上系統訓練,治療師每月出具進度對照表。
Q: 家用AAC設備如何選擇?
A: 我們提供階段服務:
-
能力評估:認知、肢體操作能力檢測
-
訂製調適:依進展動態調整詞彙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