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護士表格

物理治療

24小時專業護理服務

長者社區服務券

社會福利署認可服務單位

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(社區券)

物理治療運動
膝關節治療膠帶應用
整脊治療

什麼是物理治療服務

我們提供由註冊物理治療師主導的全面康復方案,透過專業評估、儀器輔助及個人化訓練,幫助患者改善功能障礙、緩解疼痛並提升生活自主能力,為肌肉骨骼、神經、心血管及呼吸系統問題人士提供科學化康復支援。

服務內容

✅ 神經復康治療

  • 癱瘓患者被動運動訓練:維持關節活動度,預防肌肉萎縮及攣縮

  • 神經功能重塑訓練:針對中風、脊髓損傷等神經損傷的知覺與運動功能重建

  • 痙攣處理:運用牽拉、姿勢擺放及神經鬆動術降低肌張力

骨科創傷復康

  • 術後關節活動恢復(骨折/關節置換/韌帶重建後)

  • 軟組織創傷治療:肌腱炎、肌肉拉傷、筋膜疼痛的儀器與手法治療

  • 疤痕組織鬆解術:改善手術或創傷後疤痕沾黏導致的關節受限

長者功能強化

  • 防跌平衡訓練:結合重心轉移、步態修正與動態平衡練習

  • 肌力耐力提升:對抗肌肉流失(少肌肉症),增強日常活動能力

  • 退化性關節炎管理:疼痛控制與關節保護策略

呼吸系統護理

  • 痰液清除技術:體位引流、扣拍震顫法、輔助咳嗽訓練

  • 呼吸肌肉訓練:提升肺部容量及咳痰效率(適用COPD、肺炎患者)

  • 胸廓活動度改善:針對長期臥床導致的呼吸功能下降

功能性訓練

  • 步行能力重建:使用平行槓、助行器等漸進式負重訓練

  • 日常生活模擬訓練:上下樓梯、起身轉移等場景化練習

  • 工作復原指導:針對職業需求的姿勢矯正與體能強化

疼痛管理

  • 關節疼痛治療:肩周炎、網球肘、退化性膝痛等精準幹預

  • 儀器物理治療:超音波、電療、冷熱敷等消炎鎮痛

  • 姿勢再教育:矯正不良體態引發的慢性疼痛

服務特點

✅ 註冊治療師主導:由香港物理治療師管理委員會認證
✅ 實證為本療法:結合國際臨床指引與個人化需求
✅ 跨場景服務:診所/家居/院舍均可安排治療
✅ 科技輔助評估:運用電子平衡儀、肌力偵測器等量化進展
✅ 全人康復理念:整合身體功能、心理適應及環境調適

 

服務對象

  • 肌肉骨骼損傷(骨折/關節術後/運動創傷)

  • 初神經系統疾病(中風/脊髓損傷/巴金森氏症)

  • 心肺功能下降(慢性阻塞性肺病/心臟術後)

  • 老年退化問題(平衡失調/肌肉少症/關節炎)

常見問題

Q: 物理治療需要醫生轉介嗎?
A: 非緊急情況可無須轉介直接預約,但若涉及保險理賠或複雜病症,建議先諮詢醫師。

Q: 每次治療時間多久?療程如何規劃?
A: 初診評估約60分鐘,後續治療45分鐘。療程需視損傷程度而定,一般急性問題需4-6週,慢性病症需長期維持訓練。

Q: 治療期間疼痛加劇是否正常?
A: 輕微肌肉酸痛屬正常反應,但若有劇痛或腫脹,請立即告知治療師調整方案。

Q: 家屬能否參與治療過程?
A: 我們鼓勵家屬參與末期訓練,學習居家運動技巧及安全監護要點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