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王冊

天氣潮濕一定要飲祛濕湯?中醫話首先要識分邊一種濕

春天成日話要飲袪濕湯水,究竟點知自己身體是否有濕?濕又有分哪些類型?哪種濕、飲邊款湯水先正確?飲錯會否出事?就相關問題,下文逐一講解。 老中醫常言:「千寒易除,一濕難去。濕性黏濁,如油入面。」由此可知,濕邪入體,易入難出,而且濕邪可生百病,中醫認為痛風、關節炎、咳嗽、哮喘、鼻炎、不孕、輸卵管阻塞、多囊卵巢綜合征(PCOS)、子宮肌瘤、陰道炎、前列腺炎、小便混濁、水腫、心腦血管疾病,甚至惡性腫瘤都與濕有關。 廣東地區春天天氣潮濕多霧,人易疲倦,身體沉重不欲走動,頭昏腦脹。若身體被濕邪入侵,頭眩、關節痛、咳嗽就易發生。 舌苔愈厚,濕邪愈重

要知身體是否有濕,可先看看舌苔,舌苔愈厚,濕邪愈重。經常自覺口淡、口甜或黏膩、不渴、大便偏軟或便溏,代表濕邪已進駐身體,必須注意。

中醫認識的濕邪可分外濕及內濕。外濕因天氣、環境和地區的濕度改變,干擾了人體而致。內濕是因飲食偏嗜,如經常吃生冷食物、飲酒過度,使脾胃受傷,導致脾臟運水功能失調,或壓力過大、過度勞累亦可波及腎臟造成。

之後就要區分是濕寒還是濕熱,又有多發於夏天的暑濕。而坊間袪濕產品多只偏向於治外濕及濕熱,可惜疑難怪病病人多是內濕及濕寒,若沒專業中醫師指導飮錯這些所謂「保健品」,後果可以很嚴重。必須注意,濕熱在中醫治療中非易之事,正如前言,要把濕邪與熱邪分開之難道極高,絕非飲杯清熱祛濕茶就可解決

再然後要區分濕在上、濕在中,還是濕在下,如在身體上部用防風、秦艽等;在中用厚扑、半夏、蔻仁等;在下則用苡仁、車前子等。

手腳冰冷以為陽氣不足其實是濕熱

另外,常有女性病人認為四肢冰冷就是陽氣不足,自己亂煲鹿茸湯、當歸生姜羊肉湯、黃芪雞湯、雞精等,但飲後不但四肢溫暖無改善,更出現頭痛、喉痛、出汗等症狀。其實臨床常見此類病人,可以是濕熱偏盛,可見舌苔厚,舌色绛紅。此種濕熱是因濕性膩濁,濕熱交混,阻遏陽氣,陽氣不達四肢而使患者自覺四肢冰冷。

在治療濕邪上,中醫方法極多,如健脾祛濕、温陽化氣、通利小便、清暑化濕、芳香化濕等,而且中醫治病要按步就班,舉例如濕寒是治寒先還是治濕先?還是兩者同步?用藥量比例如何?上述問題同樣可考起專業人士。所以隨便在網上看到祛濕湯水就煲給家人,當中有否對準目標,一擊即中,還是亂槍掃射而無功而返?

再者藥有偏性,舉例利小便及燥濕之藥皆可傷陰,曾見病人用陳皮白朮後皮膚痕癢。究竟用藥後是否讓身體回到正軌?還是更加偏離航道?只是無功而返已算幸運,其實臨床發現病人多是賠了夫人又折兵,要保護自己,還是煲湯前先咨詢中醫師。


資料來源 : marieclaire



26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